随着2024年年报的陆续披露,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的经营数据得以曝光,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行业画卷。这些账本不仅记录了过去的辉煌与挑战,更预示着未来的发力方向和战略布局。
2024年,权益市场的宽幅震荡对公募基金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市场的波动使得基金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普遍承压,多家大中型基金公司的业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。然而,在这种背景下,一些头部机构依然实现了规模、营收、净利润的齐增长,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。例如,华夏基金凭借其庞大的管理规模和稳健的经营策略,实现了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的大幅增长,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。
与此同时,一些基金公司虽然整体业绩有所下滑,但在某些细分领域依然表现出色。招商基金虽然净利润较上一年有所减少,但其资管业务规模却实现了稳步增长,显示出公司在资产管理领域的深厚底蕴和持续创新能力。交银施罗德基金则通过加速布局被动指数产品,满足了客户资产配置的需求,并在权益投资、多元资产投资等领域形成了风险收益特征明晰的产品体系。
面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,各家基金公司纷纷调整战略,寻找新的增长点。信达澳亚基金持续推动“固收+”、货币、量化产品布局,并坚定推进“第二增长曲线”战略,将“固收”及“固收+”业务线打造成继权益业务后的另一支柱。这种多元化的产品布局不仅有助于分散风险,还能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,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。
万家基金则注重提升投研能力和投资者获得感,积极应对市场变化,丰富完善产品线。公司表示将继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,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。这种以内功修炼为基础的发展策略,有助于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健和可持续发展。
中泰资管则坚定公募化转型步伐,不断巩固和扩展能力圈,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和投研水平。公司通过优化业务结构、丰富产品体系等方式,实现了资产管理业务的稳步增长。这种转型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市场地位,还能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价值。
值得注意的是,公募基金行业的费率改革也在持续深化。2024年,主动权益产品和ETF的大降费使得基金公司每年少赚数十亿元。预计2025年,监管将继续推动销售费的改革,这将进一步压缩基金公司的利润空间。然而,这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。基金公司需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、优化产品结构等方式来应对降费带来的压力,同时寻找新的盈利点。
在这种背景下,并购重组成为公募基金行业的一种趋势。基金公司之间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提升整体竞争力。同时,这也有助于淘汰一些经营不善、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,推动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。
然而,并购重组并非易事。基金公司需要谨慎选择并购对象,确保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和资源整合效果。此外,基金公司还需要应对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,如文化冲突、人员流失等。因此,在推进并购重组的过程中,基金公司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策略,确保并购的顺利进行和成功落地。
除了并购重组外,公募基金行业还可以探索其他创新模式。例如,可以发展“ETF-FOF”等策略型产品,满足投资者对多样化投资策略的需求。同时,也可以与大V进行择时定投交易操作,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和影响力来扩大销售规模。这些创新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,还能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和价值。
展望未来,公募基金行业将继续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。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投资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,基金公司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和服务,提升投研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。同时,还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力度,推动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,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徐炜峰,本文标题:《公募晒去年"账本",发力方向各异,未来布局显露端倪》